汉初治国思想与刑罚改革的关系及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35:24
汉初刑罚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后代产生的重大影响?

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 楚汉之际四年阵多的战乱中,社会经济凋敝。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汉高祖刘邦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秩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①兵士罢归家乡。②命令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田宅。③以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④抑制商人。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汉高祖还命丞相萧何制定《九章律》,作为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又命陆贾著书论说秦失天下的原因。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轻徭薄赋慎刑,才能缓和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惠帝、吕后时期,黄老无为思想在政治上起着显著作用。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汉武帝统治的50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王国势力 元朔二年 (前127),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国的辖地缩小。元鼎五年(前112) ,武帝又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元狩元年(前122),武帝下令尽捕贵族的宾客党羽。
实行察举制度和建立太学 元光元年(前134),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确立了察举制度。日后,孝廉一科成为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武帝在长安城外兴建太学培养封建官僚。武帝还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实行察举制度和建立太学后,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门径比过去宽广,少数出自社会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削弱丞相权力 西汉初年,由于丞相权重,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元朔五年(前124),武帝任命公孙弘为相。公孙弘起自“布衣”,不敢稍违皇帝旨意。从此以后,丞相完全在皇帝的掌握之中。武帝任用一些亲信,让他们出入禁省,参与大政。这种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形成一个宫内决策的机构,称为中朝或内朝,与以丞相为首的政务机关外朝相对应。皇帝依靠中朝,加强统治;中朝则恃皇帝之重,凌驾外朝。
加强中央军力 按照汉初的军事制度,军力分散于全国各地,都城无重兵。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创建八校尉。建元三年(前138),设期门军。太初元年(前104),设羽林军。京师军力得到加强。
设置刺史 元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