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南宗与北宗的不同主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19:11:43

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有南北分途,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渐悟”,就是通过坐禅、诵经来凝心、摄心,离弃世俗的影响和烦恼,认识和保持“心性本净”,以求内心解脱后世南宗风行天下,习禅者以为禅宗法门不需坐禅,只须于一机一境上骤然悟得,就可以得道了。“顿悟”,认为“心就是佛”,人要觉悟佛性,用不着读经礼佛,只要“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就行了。怀师指出:“尽一大藏教,统诸修行法门,皆渐法耳。即禅宗祖师,于言下顿悟者,亦由熏修渐积而来。”因此,习禅者必须注重修定。至于是先修后悟、修悟同时,还是悟后起修,怀师认为:三说虽异,通途是一,根器各异,自知适应,不必争论高下。怀师的禅法不仅融合佛教显密之学,而且贯通儒、道各家之言,相较比量,会归一旨,别开生面。

在怎样使人觉悟佛性上,禅宗出现了分歧。北宗主张“渐悟”,就是通过坐禅、诵经来凝心、摄心,离弃世俗的影响和烦恼,认识和保持“心性本净”,以求内心解脱。南宗主张“顿悟”,他们认为“心就是佛”,人要觉悟佛性,用不着读经礼佛,只要“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就行了。安史之乱后,北宗势衰,南宗兴旺。唐末五代初,从南宗南岳一系衍生出沩仰宗、临济宗。从南宗青原一系衍生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相继衰落。到了金代,运用棒打大喝来使人顿悟的临济宗,势力逐渐南移。认为人心因世俗积习而与佛相隔,主张通过静坐看心达到禅悟的曹洞宗,在北方成为主流。当时,曹洞宗最主要的禅师就是行秀。

北宗 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流派。创于南宋时期原北方金人统治地区长安一带,该派尊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海蟾、王囗为“五祖”,实际创始人为王囗。王囗(1112—1170),号重阳子。本为咸阳名门,善属文也习武。48岁时出游,在甘河镇遇仙人得内修真诀,遂“尽断诸缘,同尘万有”,潜修于终南山下,并开始收徒传道,以“忍耻含垢,苦已利人”为传道宗旨。金大定七年(1167)远游山东,在胶东半岛度化七位弟子,即马钰丹阳(1122—1183)、谭处端长真(1122—1185)、刘处玄长生(1146—1203)、丘处机长春(1147—1227)、王处一玉阳(1142—1207)、郝大通广宇(1140—1203)、孙不二清净(1118—1182),号为“七真”,其中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影响最大。“七真”再传有赵玄悟、尹志平、李志常、于善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