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如何获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19:54:32
我“六法”中,气韵生动是第一法,请问怎么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呢?

(仅对写意水墨画!)

气韵

"气韵"这个词语最早用于中国画中,

六朝时齐人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及到过这个词,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对这二字的解释是:"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气韵在很大程度上应还是取决于主观,见仁见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对事物的着眼点不同,对这二字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传统绘画的美学观点对京剧的发展和影响谈一点浅见。
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主要是从魏晋时期由谢赫提出来的较为系统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他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早确立了绘画的美学体系。六法以气韵生动为首,气韵即神韵,是衡量艺术的优劣的标准。
因此,国画中往往不以形的自然准确为主要追求目标,而是讲画面的壮气、神气、生气和神韵。画面中的造型大多以夸张写意的手法来达到神似。京剧中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夸张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内心世界,用写意的手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不似之似的意象造型与传统绘画的美学法则如出一辙。
中国画主要是用笔墨来刻画形象的,画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用意象的构思在有限的画面上表现处无限的想象空间。国画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刻画,在魏晋时代,为了表现人的主体,便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在画中,山水只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唐代以后出现的纯山水花鸟画,也是把人的思想感情寄情于绘画中,中国画的题款就充分表现了画家的情感世界。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大都不用写实的布景。这是因为京剧的虚拟动作和写实布景有一定的矛盾。追求生活真实堆积的布景,往往庞大臃肿,容易限制演员的动作。京剧最初的舞台布景简洁明了,剧情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进行的,不受环境时空的限制,这和中国画构图中的散点透视的美学法则是相似的。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产品……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都是任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