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打个哪些战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29:24
历史上不是三国演义中的

诸葛亮(181~234)

  中国三国时期蜀国大臣 ,政治家 。字孔明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家世二千石。东汉末,牧守混战,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 。建安十二年(207 )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亮拟定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隆中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诸葛亮成为刘备主要辅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 。刘 备 称 帝 ,任 丞相 、录尚书事 。章 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亮。

  图片

  诸葛亮当政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益州豪强大族自刘璋统治以来,长期专权自恣,蔑视君臣之道,诸葛亮对他们的不法行为,也毫不容情。从而保证了蜀国政治上一定程度的清明和统一。
  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族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建兴三年(225) ,南中(主要当今云南 、贵州地区)发生大族叛乱,即亲率大军,深入不毛,进行讨伐,打击为首分子,同时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使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蜀国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因力量相差悬殊,未能成功。建兴十二年,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前方,谥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著有《诸葛亮集》,10万余言。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
蜀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与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