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彩铃是谁发明的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0:49:14

1967年,一个叫井上大佑的日本人在神户的夜总会自弹自唱,灵机一动制作了空奏的磁带,并在播放装置上安装了投币箱,最原始的卡拉OK机就此诞生。去年,井上大佑从哈佛大学抱走了“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的和平奖,获奖理由是“发明卡拉OK,向人们提供了宣泄的工具,促进彼此的宽容谅解”。

  可惜当初“灵机一动”发明彩铃的人已不可考证,否则“搞笑诺贝尔奖”真该赠他一个“经济奖”——从接上线到通话之间,不过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而且是最私密性的信息传递过程,却为世界各地的通信业创造了上百亿的利润空间。如今连叫个快递,也要忍受那边刺耳的“求求你给我个机会”,可见彩铃深入人心。有人曾提出“无聊经济”的说法——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心智最脆弱,也最容易受诱惑,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厕纸广告也能变成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有预测说,未来彩铃的利润中将有1/3来自彩铃广告,已经有不少商家认识到这十几秒等待时间的广告价值。

  无论就营销诉求或是消费行为来看,彩铃都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两年前,欧美的电信商还在怀疑,用户会不会愿意为那些只给别人听而自己永远欣赏不到的彩铃买单,这并不符合资本主义人性自私论的逻辑。但是,至少在亚洲,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去“娱乐他人”了,他们可能花钱为手机上的每个联系人都设置了不同的彩铃——老妈打来就放“今夜不回家”,女友打来是“十年”,欠了钱的家伙打电话来听到的就是周星驰式的“还——钱”……相比之下,自己的手机铃声太好将就了,一年都懒得换一次。不过,这种“悦人”的方式很难说有多无私,说到底,最终娱乐的仍是自己——既然要我接电话,就要听我设的彩铃,其中多少有些“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快感吧。

  90年代中期日本人发明的大头贴,利用了最简单的摄影原理,前所未有地挖掘了青春期男男女女深藏的自恋情结,一直风靡至今。如今网络自拍泛滥成灾,究其源头,多少还可以追溯到大头贴时代。彩铃也一样,它的发明并没有动用什么惊人的高科技,只是传统通信技术的再利用而已,但它深刻迎合了如今年轻人对于“个性化”的追求,引发了一场空前高调的媒介革命。彩铃似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幽默感和娱乐精神,越恶搞的桥段越受追捧。去年一曲神经兮兮的“疯狂青蛙”风靡全球,甚至击败老牌乐队U2和酷玩,就是因为够搞怪。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