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的就业情况怎么样?拜托拜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6:22:49
关于温州大学的情况,越详细越好,尤其是就业方面的。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别逼着大学虚报就业率了

发表日期: 2006-3-14 来自: 中国青年报

彭富春代表是武汉大学教授。他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公司老板,一个是大学老师。一次,大学老师拿着一份学生的就业合同找到公司老板,要求帮忙盖个章。大学老师表示:学生不会到公司来工作,但是如果拿不到这个合同,学生的就业率不好统计。
“这不是发生在个别学校的事件。现在很多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就业合同就拿不到毕业证。”彭富春代表说:“现在本科的就业率数字水分不少。我认为可以取消了。”

不止一位代表、委员都有相同的感受:大学的就业率并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范谊代表说,在国家包分配的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就业不用统计就业率。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从上个世纪末,高校开始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

这个就业率的统计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之中。

首先,统计就业率的时间以计划经济年代为标准。范谊代表说,最初统计就业率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在计划经济年代,6月30日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日子,离开学校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以后,学生要自己找工作,能否在6月30日前找到工作就成了一个不定数。

沈士团委员说,国外不少大学统计就业率针对的不是应届毕业生,而是对往届毕业生持续追踪一段时间。

现在,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就业数据,教育部门要求学校申报两次就业率,一次是在6月30日,一次是在12月30日。这给学校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学生在6月底离校后,学校联系上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就业率的统计指标——派遣证,也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

在计划经济年代,派遣证意味着干部指标和城市户口。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以后,高校则以派遣证来判断学生是否就业。在市场经济环境里,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选择,但他们却不具备拥有派遣证的资格。

很多高校感到困惑: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没有派遣证,却拥有一份工作。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