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一下文昌帝君 用普通话 古文我看不太懂 好的加分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17:39
哪位大好人 请描述一下文昌帝君 用普通话 古文我看不太懂..
百度百科有 但是我看了半天 半知半懂 请熟悉的哥们儿们帮我讲讲啊~给最好的加分哟~

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文昌除非战斗中丧生行动,效忠的主要国家和人民的优点,梓潼皇帝的书,说:“章雅孜”健康与冠,母亲生病坏疽的体重是吸吮削减股份肉类烹调,并在夜间因为母亲生病,然后更多的价值,瘟疫流行后,梦神授出“大洞仙的法律备忘录,即可以治愈的邪恶治愈瘟疫,线下体验的果实。因此,文昌次刘翔霄一个模型亲。一本书在宋,元时,文昌殷之文引祝福古代文人的例子很好的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自己,远报在子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你应该说用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