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书,长看到评价一个人是那种“善为人谋而拙于谋己”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15:40:21
"活该倒霉,郭璞这么一个聪明人,竟也为王大将军临死垫背,也正是那种“善为人谋而拙于谋己”的人物。"

请问,为什么那么聪明的人却不得善终,是无力还是无为?

谁能谈谈这方面的见解。

谢谢

郭璞倒是一颗赤胆忠心的。假如他选择不作为也完全能保存自个,但这样的人在当时还少吗?
至于晁错,就是完全的法家了,就像韩非子一样。将一切都寄托在君主一人身上,也不去搞好同事关系,一味的恃才傲物,自以为是,眼中除了上司就没有其他人。且刻薄寡恩,甚至瞧不起别人,虽说对主子衷心不二,却也难免得罪不少同僚。且他向老板灌输世上之人皆不足信,惟有权术能掌控一切,假若他将人与人之间的最后一丝信任都打破了?连人品正直的人都差不多得罪透了?
那么关键时刻,皇帝需要借他的脑袋的时候,也就绝不会手软。而且连个替他说话的人都没有。

另外,补充一下,郭璞和颜真卿到还挺像的。
或许他没想到会真的被杀,但也或许他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做最后一搏。

但这并代表他们幼稚愚蠢,而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士大夫节操。
不过假若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上再圆滑(狡猾)一些,就像三国时期的刘晔“智诛郑宝”的话,或许就能及免除兵戈,又能保住自身了。
但或许他压根不是这样的人也说不定。或许这就是儒家正直君子的悲哀了!

很不赞同一楼的。(您见谅)
晁错的问题,《汉书》说的很明白,变古乱常,不死则亡。他那个做法,就算不死,也要被流放的。也有人认为,藩王本无心反,都是被他逼反的。
至于郭璞嘛,晋室忠良!他明知不可为,还是要劝说王敦不要起兵,是为司马氏,也是为天下人。试想一想,中原已失,江东政权还经得起折腾吗?说他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而死,亦不过分。
死得其所,又何怨乎?
他是我的偶像。
至于您问的问题,我觉得,他不是无力,而是不为。想挽狂澜于即倒。
君子死道!

古时候对谋士有几种区分,也可以算是一种等级的划分!
某人,这里的人指主公,就是帮助攻出谋划策!
某己,在帮主公出谋划策的同时,为自己安排一个安全的环境(因为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对主公的忠心是最重要的,所以那时的谋士都是首先学习怎么样帮助别人打天下,而不是独善其身.因此某己在某人之后)
某国,就是现在所说的大局观,具有战略眼光的处理政务,不像第一等的某人境界只是就一个事件具体的出主意。
谋天下,这样的谋士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