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涪翁”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0:04:13

历史上叫”涪翁”的很多:

1、涪翁,东汉初年针灸学家。据《后汉书·郭玉传》载:“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即涪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号涪翁。”治病不论贵贱,皆全力救治不图报酬。后传针术给程高,程高再传于郭玉。所著《针经》、《诊脉法》等,均失传。
绵阳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县,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当属第一人,而且姓什名谁都不清楚。有诗《游渔父村》,作者也不知姓名,道出了涪翁的来历:

白云深处碧溪流,渔父逍遥溪上头。

世际周秦嫌逐鹿,身潜江渚伴浮鸥。

桃源鸡犬名还在,柳浪纶竿事竞休。

风景尽随烟水去,依稀新月旧时钩。

可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末期,就来到当时的绵阳沈家坝南端隐居。

据《后汉书·郭玉传》记:“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钓鱼于涪水,固号涪翁。翁乞食人间,见有病者,时下针石,应时而效,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翁授弟子程高,高授郭玉,玉为汉和帝太医丞。”今李杜祠尚保存有汉涪翁像碑一块(原置古春酣亭中)。书赞:“西汉中微,名贤放逐,有一父老,不知何出。钓隐涪江,针经著录,弟子程高,再传郭玉,矫矫清风,依依乔木……”

今绵阳富乐山麓惠泽堰进水口处,为古渔父村,与南山隔江相望,村畔有黄斑石半没沙际,是汉涪翁隐居之处。

绵阳人民敬仰、怀念他。南山十贤堂(今白衣庵处)内祀涪翁、李仁、尹默、文儒、文轸、程德降、范辰孙、方任、范仑、张世则、万辉,共11人。但由于“二文”合称为文公,故名十贤堂。由明代举人绵州李梓撰写《南山十贤堂记》,今堂废碑存,文见延贤山下,俗称鸡公石。石下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所建一堰沟,名“涪翁堰”。涪翁被列为十大乡贤之一。

1993年,绵阳永兴镇西汉墓出土文物“人体经脉漆雕”全国少见,堪称国宝,也是针灸问世于汉代涪县的佐证,涪翁也被誉为“针灸始祖”。

当今中国科技城,正筹备“绵阳中华科技名人雕塑园建设初步方案”。本土古代科技名人在嫘祖、大禹之后,别忘了涪翁、郭玉二人(了不起的医学家)。

2、 另一位涪翁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