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6:04:31

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以想象,即使个体不大的冰雹能够在云中存在,也需要强大的上升气流。据统计,降雹时上升运动的速度必须大于20米/秒,要产生直径10厘米的大雹,则需要20米/秒以上的上升速度。所以,一般要云顶发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才有可能降雹。冰雹并不是当气流上升到0℃的高度以上就立即生成的,解剖冰雹可以看到有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的冰层交替包围着。所以冰雹远远看去一片白,并不像冰块那样透明。为什么冰雹是这样的结构呢?这是由冰雹形成的过程决定的。因为积雨云中温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为过冷水滴与冰晶、雪花,当过冷水滴随上升气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上冻结,形成冰雹的核心。由于冻结的时间非常短,冻结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里混有空气,组织比较疏松,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层,冻结得愈快,冻结成的冰层愈白,愈不透明。雹核形成以后因为重量较大,或者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当降到0℃高度以下气温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会与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外面包着水的雹核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这时雹核外面的水又冻成冰,这时是逐渐冻结的,所以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冰雹。

下冰雹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常常与雷暴雨同时出现。冰雹是在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中形成的,这种积雨云与一般的积雨云有所不同,人们称它为雹云。
雹云的云底较低,一般离地面只有几百米,而云顶却很高,可达到十几千米,云体相当深厚。云体的下部是由水滴组成的暖云(温度在0℃以上);云体上部是由冰晶、雪花和过冷水滴(温度在0℃以下未冻结的水滴)组成的冷云;云体的中部是冰水共存的区域。在这种既有水滴又有冰晶、雪花的混合云体里,水汽很容易直接凝华在冰晶上,并使冰晶迅速增大为冰粒。当冰粒大到0. 1毫米时,就会随着云中的垂直气流上下来回翻腾,一路上与过冷水滴、冰晶及雪花相互碰撞,逐渐凝结成一个不透明的白色冰核,称之为“冰雹胚胎”。在下降到云体下部时,冰核表面一层冰雪开始融化为水,当这个冰核再次被气流带到高空时,粘附在它表面的水滴又冻结成冰壳。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