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5:07:32
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及工作实际阐述

近期以来,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继企业改制以后,如火如荼地进行。文教、卫生、科研等事业单位和一些传统的政府职能部门和管理单位都属于改革的范围。改革的本意是打破传统的铁饭碗或变相的铁饭碗,克服人事制度上长期缺少竞争、僵化、封闭的格局,为事业单位开出一条活路。当然,改制还有经济上的重要原因,许多事业单位长期“吃皇粮”,效益较差,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巨大负担。改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这些财政负担,让相当比例的事业单位逐渐实现自负盈亏,在市场经济中杀出一条生路。

这些改革的立意是好的,事业单位长期人浮于事、缺少竞争和活力的状况的确需要改变。以大学和研究所为例,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业务上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的人并不只是个别现象。一个人一旦进入某个事业单位,就实际上有了终身职,毫无后顾之忧,本可一心一意谋事业,但对有些人来说,也就少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干劲。这种实际上的终身制往往使得单位的人事关系缺少流动,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几世同堂,扼杀了由多样化的竞争促成的创新和积极性。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这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其实施的实效。

这些方案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对领导和管理干部的民主监督力度不够,这些人是单位改革的主导者,但对他们本身业绩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却缺少实质性的监督机制,因而在表面上端走了职员的铁饭碗以后,少数管理者却实际上捧着钢饭碗。主导人事制度改革的人如果私心作祟,任人唯亲,那就很容易把改革变成排斥打击异己,网罗党羽、拼凑私人班底的手段,改革也就可能比不改还糟。因此,厉行法治、程序公正、民主监督、领导干部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是克服用人腐败、保证事业单位改革实现其原初立意的关键所在。可见,各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效不可避免地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效和大环境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说,事业单位改革也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广大群众,真正做到改出活力、改出效益,而不是换汤不换药地变换一下旗帜,依然故我地以个人亲疏为标准,无论是决策还是干事,都是少数人独断专行,大多数人被动地服从命令,不能、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改革必然涉及到人的利益。在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与利益绝缘,问题只在于,如何公正公平地处理利益的分配。这正是当前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尖锐的核心问题。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