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月光》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6 17:33:03
快!!!!!!!急!!!!!!!!

《月光》钢琴奏鸣曲,由贝多芬写于1801年,是献给他的第一个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蒂的。贝多芬与朱丽叶1801年在布伦斯维克家相识,朱丽叶年方15岁就在维也纳成为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对这位魅力十足的少女非常倾心。1801年11月16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贝多芬写到:“我这一次的变化是因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小女孩而起。她爱着我,我也非常爱她。两年来头一次幸福降临在我身上了,我心里产生了结婚后一定会很幸福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平生的第一次。只是很遗憾,我们的身份不同。”也许就是因为这一身份的差异,恋爱并没有成功。当贝多芬遭到恋爱失败并患了耳疾后,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痛苦失望的心情。这首曲子正是他“幻想维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罗曼·罗兰语)心境的反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Adagiosostenuto),升c小调,2/2拍,三部曲式。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也有克制着的冲动和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第二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降D大调,3/4拍,复三部曲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与第一乐章迥然不同的轻快的表情和紧张的气氛调和得极为优美,同时与两边的乐章衔接得也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Pesto agitato),升c小调,4/4拍,奏鸣曲式。虽然在音调上与前乐章有紧密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爆发,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跺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结束部中连续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冲动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的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而是在作最后的冲击。

http://3gmusic.blog.sohu.com/104059863.html

《月光曲》原名《升C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