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童趣》阅读题——帮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18:34:16
童趣 沈复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问题:①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②第2、3段间有什么关系?

①答:抓住关键字“鞭”、“驱”,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对蛤蟆很痛恨,却并没有杀害它的意思,只是出口气罢了,表现了儿童善良的心灵。
②答: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这两段,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突出了物外之趣。

1. 因为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同样是生命,不必厚此薄彼,善恶有报即可。
2.不知道

1. 因为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同样是生命,不必厚此薄彼,善恶有报即可。
2.作者只是举例事情

1. 因为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同样是生命,不必厚此薄彼,善恶有报即可。
2.作者只是举例事情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童趣,作者的纯洁,说明作者善良,爱动物。第23段都是讲作者童年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