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寥阔”的“怅”字应怎样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6 21:58:06
高中课本将“怅”解释为“原意为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为什么这样解释,就解释为“惆怅、失意”不行吗?

你说的也是对的。教材主要是考虑这个词在特殊语境中的意思“怅”如果没有语境可以解释为“惆怅、失意”,也就是你所所的意思,但是放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它的意思就发生变化了,因此课本解释为“原意为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这样一方面说了它的本来意思,另一方面也说了它在课文中的意思。

不可以,要根据作者整首诗的基调去解释,不能用它的原意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2/content_1058375.htm

① 沁园春 长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