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如何与运动员进行有效谈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2:40:55

4.1高训练成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认知训练:教练员通过讲解战术理论,使运动员对训练的目的、任务、
方法有明确的认识,产生训练的自觉性,进而自觉地接受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程序和合理要求,使意识和表象更有效地统一起来。实践中要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训练。针对少年运动员兴趣性强、注意力差的特点,诱导其对训练产生兴趣和建立正确的动机。针对中等水平运动员上进心强、意志力差的特点,鼓励其不怕困难,努力提高技术的信心。针对优秀运动员进取心强,自制力强的特点,启发其不断努力攀登技术高峰的信念。
念动训练:教练要求运动员通过自我默念,有意识地想象某一技战术动作,使头脑中出现该动作的表象,并用脑来实践这一动作。实践中要注意不同训练阶段的神经机制特点。如低水平运动员兴奋过程易扩散,内抑制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中等水平运动员兴奋抑制强,内抑制强,表现为注意力相对集中,情绪相对稳定;高水平运动员兴奋过程中,内抑制强,情绪稳定。调节控制运动员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念动训练的实际成效。
意志训练:首先教练员通过启发和讲解,使他们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使之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自觉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励其以顽强的精神克服困难,以果敢精神解决问题,以超人的自制力控制情绪。其次,教练员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进行训练,有意识增加训练难度,增加负荷量,提高训练质量标准,安排势均力敌的队进行比赛。在训练和比赛中,可设计一些瞬息变化的复杂条件,要求运动员当机立断地采取果敢行动,解决突然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激发运动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2各比赛阶段的心理训练方法
赛前准备的心理训练:一般可通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已知彼,在了解
比赛对手和其他有利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模拟训练方法,包括语言形象模拟和实际景象模拟等。
比赛时临场的心理训练:多采用诱导暗示和自我暗示法。
赛后总结的心理训练:由于比赛的激烈竞争,教练员不仅要积极设法解除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同时还要注意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主要采用放松法:①语言诱导调节:赛后,教练员谈笑风生,运用富有情趣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诱导,与暗示调节相结合,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合理的放松,从而达到恢复、储备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目的;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