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诸葛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4:16:02
诸葛亮 貌似之前3请他的时候。他就知道 刘备不能成为最后的皇帝。
还有他临死之前哭了一下是 因为什么。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是刘备 不相信诸葛亮? 还是? / 哦。 谢谢了。 还想知道。 其实我是刚开始看三国啦。不过我觉得其实刘备感觉比曹操的心急还要重。

不知道楼主看的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其实演义和史实还是有出入的。一本书书的作者的观点对正本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罗贯中褒刘(刘备,不包含刘禅)贬曹的思想贯穿着整本书,其对以后历史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以诸葛亮为例,史实的诸葛亮开始时不受刘备中用的,刘备入川带的是庞统,入川后中用法正,诸葛亮在此前职位一直不高,就算托孤时还是诸葛亮和李严双托,究其原因是诸葛亮和刘备的政见不合,但演义中刻画的包含了很大的艺术成分。
  1.诸葛亮应该知道刘备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的。
  无论是演义中还是史实,诸葛亮都应该知道刘备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原因有二。一是诸葛亮并非真正的“躬耕于南阳”,而是在厚积薄发,潜龙勿用,所以他对天下的形势发展应该很了解;二是诸葛亮和刘表有亲属关系,而且还比较近,所以诸葛亮应该对各个军阀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诸葛亮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2.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么诸葛亮既然知道刘备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辅佐刘表呢,还有亲属关系。本人觉得答案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得其主儿不得其时。诸葛亮也知道时不我待,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没这时机了,所以明知不可为儿为之,这是我觉得诸葛亮伟大的一点。因为诸葛亮隐居的目的不是为了隐居,而是为了功成名就。虽然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但既然选择,就不弃不离。即便会失败,诸葛亮也会尽自己的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托孤时的哭拜。
  史实托孤的情况我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三国演义中的情况是否属实并不清楚,但可以可定的是,诸葛亮的做法是唯一正确的。
  刘备的托孤,不排除考验的性质,诸葛亮万一做的不妥,也许在后来还会有什么安排。但诸葛亮的做法是很正确的,是想,群臣的老大和所有人的大佬的对话,如果大佬稍有怀疑,那么斗争的结果将是非常惨烈的,而且胜利的往往是大佬。所以当刘备说出这番话时,如果诸葛亮只是很正常的回答说“放心,我一定不会,你对我怎么怎么好”,那刘备必然不放心。所与诸葛亮只有一头磕地,血流满面来表示忠心,才能让刘备打消疑虑。这招很灵的。
  4.刘备找不着急。
  可以肯定,刘备非常着急。无论三国演义还是正史,都非常急,只是急什么的不同。正史中的刘备想建立的是地方割据政权(诸葛亮想建立的是统一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