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的政府减税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6 01:25:46
看看图中的解答,我想知道:
减税200亿美元,为什么额外影响是450亿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是600亿美元?即是B项的解释呀。

根据塞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政府增加200亿的支出,整个国民收入就增加200亿,而边际消费倾向为3/4,即消费掉150亿,这150亿国民收入变成投资,继续作用,通过迭代,200*4=800亿;
  政府减税200亿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不是直接的,政府并未消费掉200亿,因此800-200=600亿,这增加600亿收入中,根据边际消费倾向相乘=450亿。

  所谓税收中性,就是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会造成其他影响。从宏观上讲,征税后仅仅是从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了一部分,而不会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运行;从纳税人来讲,纳税人仅仅负担所征收的税额,而不会有额外的负担。

  一般而言,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即征税后,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使社会承担税收负担外,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政府对污染环境的工厂课以重税,除了课税额本身外,还可以使这些工厂减少生产或停止生产,社会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会因此减少,同时环境本身也会得到改善,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增加,产生了除税收额以外的收益。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例如,若对污染企业课以轻税,对其他企业课以重税,就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社会治理污染的费用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课税便会产生额外损失。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税收中性最早提出,是针对间接税而言的。政府若对某些商品课征间接税,这些商品价格会上涨,消费者会因此而减少对涨价商品的消费,会多消费其他商品,从而会承受税收之外的负担。因而最早提出“税收中性”的英国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认为,政府应增加直接税,减少消费税,从而使税收保持“中性”。

  税收中性是西方市场经济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其根本点是要政府不干预经济,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去调节。

  实际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中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