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1:02:28

哈哈 其实 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寻找规律的数学家! 也许后来的人,更愿意将他夸张的说成什么已经掌握了现代微积分的基本原理什么的。

其实很简单, 他就是把一个轮子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滚一周,测量一下这个轮子走了多远(其实就是周长),然后有测量了轮子的直径。 这样的实验他做了许多次,而后发现了这么一个直径和周长的规律。 就是这么简单!至于,圆周率的精度 那完全取决于轮子的大小和尺子的精度。这个没有什么的!

就是这么简单! 呵呵,失望吗?别失望,形式越简单,内涵越丰富。他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如同一个苹果砸出一个万有引力一样。 他们伟大,是因为他们思考了!

祖冲之(429~500),范阳郡遒县(现河北省)人,是南北朝时期的伟大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他一生有许多卓越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圆周率的推算。
“圆周率”是说一个圆的周长同它的直径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径一周三”的说法,就是说,假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尺,那它的周长就是3尺。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东汉的大科学家张衡认为应该是3.162。三国到西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经过计算,求出了3.14的圆周率,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但是刘徽只算到这里就没有继续算。祖冲打算采用刘徽“割圆术”(在圆内做正6边形,6边形的周长刚好是直径的3倍,然后再做12边形、24边形……边数越多,它的周长就和圆的周长越接近)的方法算下去。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笔算,只能用长4寸,方3寸的小竹棍来计算。工作是艰巨的,这时祖冲之的儿子也能帮助他了。
父子俩算了一天又一天,眼睛熬红了,人也渐渐瘦了下来,可大圆里的边形却越画越多,3072边、6144边……边数越多,边长越短。父子俩蹲在地上,一个认真地画,一个细心地算,谁也不敢走神。
最后,他们在那个大圆里画出了24576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是3.1415926。
俩人看看摆在地上密密麻麻的小木棍,再看看画在地上的大圆里的图形,高兴地笑了。
后来,祖冲之推算出,49152边形的周长不会超过3.1415927。所以,他得出结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这两个数之间。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