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50:05
有哪位朋友 可以帮忙给讲解一下,弈〔中国围棋〕的由来,以及中国的围棋文化 .谢谢

围棋的发展是随着人们的智力的发展而发展,也是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最主要的表现在棋盘的道数上。棋盘的道数少,变化就少,下起来就简单,棋盘道数多,变化就多,就复杂,下起来就难,就不好掌握。
  我们现在的棋盘是19 X 19道,而在早些年,我们的祖先在发明围棋时,一开始并不是这样。而那时是比这个规格要小。我们现在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已经一点一点的知道了以前的事。在考古中,我们国家发现的最小的棋盘是13 X 13道,这是在1977年4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一座辽代古墓,墓内供桌下,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涂白漆,中间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棋盘,棋盘纵横13道。

  这种13道的棋盘是目前能见到的道数最少的棋盘。1971年,我们又发现了15道的围棋盘。1971年湖南湘阴发现一座唐代的古墓,墓内出土一件青瓷围棋盘,正方形,边长55厘米,纵横15道。可以断定,这种15道棋盘是13道棋盘的后继者。

  无论是辽代出土的13道棋盘,还是唐代出土的15道棋盘,都不是当时通行的棋盘,也不是东汉以后的人所创造,因为唐宋时期全国范围内,早已使用了19道棋盘了,所以这些13道棋盘和15道棋盘,只能是西汉以前的通行制式,甚至于是春秋战国以前的通行制式的孑(音杰)遗。它们之所以出现在唐辽时期,一种是无意识地保存和出于崇古慕古或为了简便易学的目的而有意识地保留了古代的围棋制式。

  另外,当一种多的取代少的棋盘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是经过了多少代人,几百年的演变进化才实现的,所以,在社会上同时出现几种式样的棋盘,是应该有的事。

  1954年,河北望都(东汉属中山国)东汉墓出土一具石质围棋盘,这时已是17道的棋盘了:17 X 17道线。在以后的1975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付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共计289子——这是17道围棋所用的子数。刘宝官至侍中,安北大将军,卒于永康二年——公元301年。从棋子数目上看,西晋上大夫中也流行十七道的围棋。

  从15道围棋发展到17道围棋,这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创新与发展,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时光,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从历史上看,17道围棋流行的时间很长。至少在东汉三国时期,已经通行17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