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专制主义为什么阻碍历史的进步?怎样评价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3:24:35

专题讲练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2.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两者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并日渐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的特征:① 在行政上,剥夺相权和地方权,官吏自皇帝出;② 在财政上,财源由中央垄断;③ 在军事上,强干弱枝,皇帝一人总揽国家兵权;④ 在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⑤ 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4.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评价:从其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和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出现了否定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汉朝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选拔官吏制度。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
1.历代统治者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建立一套选官的制度的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主要有德才、门第之分),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2.两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迫切需要一种使中央集权正常运作的选官制度,两汉时察举制度应运而生。但由于两汉时期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察举制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很不完备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以后,隋唐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推行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选拔人才,并为以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