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为何未能形成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5:40:33

①明清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③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脱离实际,培养不出务实的科技人才。④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国丧失了吸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⑤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社会思潮,缺乏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民主政治环境。

最根本的是因为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但是当时已经有了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这也说明了封建统治已经出现了危机.

(3)原因:①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如西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传播。

这还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人民的思想还没有启蒙啊,如果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比较好发展,要求获得更多利益的人们自然会反对封建主义寻求资本主义这一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社会制度,这也是明末清初为什么没能形成反封建的社会思潮的最主要原因好象当时已经产生了一些反封建的社会思潮如黄宗曦,顾严武,李彘等人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反封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并也对清朝之后尤其是晚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