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仪的传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16 05:07:40
在胡适的"我的信仰'一文中,中国史书记载唐朝有个皇帝垂询张公仪那位家长,
问他家以什么道理能九世同居而不分离拆散。那位老人家因过于衰迈,难以口述,
请准用笔写出回答。他就写了一百个“忍”字。中国道德家时常举出“百忍”的故
事为家庭生活最好的例子,但他们似乎没有一个曾觉察到许多苦恼、倾轧、压迫和
不平,使容忍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事情。
这个张公仪是何许人也?哪个朝代的呢?希望网上各位饱学之士能够为我解惑.最好有他的一生重要事件.谢谢各位!!

送张公仪宰安丰
宋 王安石

楚客来时雁为伴,归期只待春冰泮。
雁飞南北三两回,回首湖山空梦乱。
秘书一官聊自慰,安丰百里谁复叹。
扬鞭去去及芳时,寿酒千觞花烂熳。

应该就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这种大的家族在过去用中国传统道德约束,几代都不分家,所以比较出名。

大家助长

张公艺,山东寿张县(今寿张为镇,属阳谷县)人,生于北齐承光二年(公元 578 年)。张公艺一生正德修身,重礼重义,忍让齐家,自北齐至隋朝九代未曾分家,阖家九百馀人,家道和睦仁善,被世人誉称「九世同居」。
唐麟德二年,唐高宗去泰山封禅,路经寿张县,听说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每朝都对其表彰,因此慕名造访张公艺家。唐高宗问张公艺为何能九世同居。当时已经八十八岁的张公艺答道:“老夫自幼接受家训,慈爱宽仁,无殊能,仅诚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随即请纸笔,书写了一百个“忍”字呈给皇上,并讲述了“百”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姑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 ”
有若干个张公艺的故事。据说,当时张公艺还对高宗说:“我家不光人义气,我家的狗也与别家不同。”他又领着高宗参观了喂狗的情形。全家一百只狗,有一只狗不到,这九十九只都等着不吃食,直等到齐了才吃,高宗也很惊奇。后来,有句俗语“张公艺的狗缺一个也不吃食”便源于此。据说,唐王想试一试张公艺这个“当家”的本领,就送给他两个梨,看他怎样处理,张公艺就让家人用石臼把梨捣碎放在水缸里,叫全家人来喝。
唐高宗听后连连称好,赐给他缣帛以示表彰,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敕修百忍义门。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
张公艺高寿九十九岁,于唐仪凤元年(公元 676 年)去世。后来,张家后裔在阳谷县寿张镇东街(也有说张氏为今河南省台前县人),修建了一座祠堂,叫百忍堂,正中供奉着张公艺,墙上还描绘着这些感人的故事。张氏的后人也以“百忍”作堂号,以相互勉励。
光绪《寿张县志》载:
影唐:相传因唐高宗幸张公艺居得名,去城十里。
唐张公艺墓:在县南十里,明正德六年,参政史公立石志之。
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永乐、隋大使梁子恭慰抚表其门。高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