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喜欢批判胡适(的学术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16:45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谢谢!

毛泽东是胡适的同时代人。在不同时期,对他有过不同的评论。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跟美国记者斯诺会见时,承认五四时期“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并承认胡适和陈独秀取代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了自己心中的“楷模”。当时,毛泽东曾写信给他,希望借
  重他的声望振兴湖南的教育,胡适也赞扬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1945年8月,毛泽东“感念旧好”,曾托傅斯年转达对他的问候。
  1954年秋,毛泽东发动百万知识分子对胡适政治、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等领域的思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判。1957年2月16日,毛泽东在颐年堂讲话时,又指出“不能全抹煞”胡适,因为“他对中国的启蒙起了作用”,又说现在不必恢复他的名誉,“到二十一世
  纪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吧”。同年3月10日,毛泽东跟朱穆之、舒新城、金仲华、王芸生等新闻出版界人士谈话,指出美国人妄图利用他这种“更加亲美的人”来孤立蒋介石、取代蒋介石,而如果胡适这样的人上台,“那更不好”。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跟龚育之、吴江等哲学工作者谈话,认为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的,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从而对“新红学派”的历史贡献,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胡适是一个资产阶级学者,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英美式的
  国家制度在中国得以实现。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是亲美的资产阶级政府(虽然
  它有相当浓厚的封建色彩)。因此,虽然国民党政府有种种弊端,但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是
  “好政府”,在胡适心目中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自然,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也是合法的。与
  其说他投靠国民党政府,还不如说他是忠诚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一生中都体现了一
  个美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当当局与他的政治理想并不冲突的时候,
  他是支持当局的;当当局与他的政治理想发生矛盾时,他成了当局的“诤友”、“诤臣”。
  因此,西安事变时,他认为张学良“是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认为“蒋先生如果发生事
  故,中国要倒退二十年”!(转引自白吉庵《胡适传》第377页一378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蒋介石兵败大陆以后,胡适决定去美,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