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了不让皇太后压制年幼皇上将其杀之有什么来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9:38:30

有,源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前88年),西汉武垣县人。汉武帝东巡过武垣,被选入宫。因貌美聪敏,善于歌舞受宠,为其修“钩弋宫”号“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擅长纂拳藏阎游戏,又称“拳夫人”。后晋封为赵婕妤。
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子,取名弗陵,号钩弋子,武帝视为掌上明珠。常对人夸耀:“弗陵类我”。遂萌废立太子之意。
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卫子夫皇后也被赐死。武帝带钩弋夫人移居甘泉官,召画工画周公负周成王图,向群臣表明了要立弗陵为太子的意图,又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便以“屡践圣意”为由,把钩弋夫人囚禁于云阳宫。后元元年(前88年) 钩弋夫人忧困而死,葬于甘泉南。近臣都为拳夫人之死而伤感,武帝也深感内疚,在甘泉宫前建“通灵台”以表怀念。
翌年二月,武帝重病,召见众臣宣布立弗陵为太子,拜霍光等人为顾命之臣辅佐少主。不久,汉武帝死,八岁的弗陵即位,即汉昭帝。追封钩弋夫人为皇太后,修云陵(甘泉南,后称女陵)重葬,拨三千户居护陵墓。

没有来历,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虽然看似残忍,但有效的防止外戚专、篡权。有效的维护了皇权的不可僭越。

BIUE_ROSE 讲的好详细呀,能给他投票吗?

武则天

很简单,此做法最早源于汉武帝立太子刘弗陵而杀其母钩弋夫人。
后世到两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立儿子拓跋嗣为太子时先杀其生母,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后来北魏历代皇帝均以此为定制,只有冯太后和胡太后两位活了下来,其他的皇太后要么是当过皇后但没有生儿子的,要么就是皇帝的保姆。

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汉朝以孝治国,晚辈很孝敬长辈。西汉大部分皇帝深受其害,汉惠帝刘盈长期受吕后压制,后郁郁而终,由吕后把持朝政16年;汉景帝刘启尊敬母亲窦太后,朝政多听取其意见,差点造成兄终弟及的混乱局面;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后,仿效窦太后,欲把持朝政,外戚专权。因窦太后临终前对汉武帝的警告及武帝果断才阻止这一局面发生。

所以汉武帝果断的下令处死了太子的母亲,且钩弋夫人本身也是一个攻于心计,擅于谋术的女子。